华北高粱红条病毒病的研究附视频

被引:8
作者
范在丰
裘维蕃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MDMV; 坏死型; 病毒粒体; 玉米矮花叶病毒; 玉米矮化花叶病毒; 甘蔗花叶病毒; 高粱红; 约翰逊草; 麦二叉蚜; 二叉蚜属; 花叶型; 稀释限点; 稀释终点; 分离物;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87.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华北高粱红条病叶中得到一种病毒分离物.此病毒侵染玉米、谷子及禾草产生花叶症状,在多年生寄主矛叶荩草(Arthraxon lanceolatus)、大油芒(Spodiopogon Sibiricus)、牛鞭草(HemarthriaCompressa)上越冬,在田间由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粟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玉米蚜(R.maidis)、桃蚜(Myzus peisicae)等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汁液摩擦可传毒。高粱品种954066B的种子带毒率在本实验中为0.03%。病毒粒体线条状,略弯曲;长度为750nm,直径13nm,A260/A280比值为1.22,衣壳亚基蛋白分子量约为36,400道尔顿.在高粱汁液中,钝化温度为54℃,稀释限点为10-3,体外存活期3天.此病毒与甘蔗花叶病毒(SCMV)及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均有血清反应关系;不侵染约翰逊草(Sorghum halepense)及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结合其他特性确定华北高粱红条病毒病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MDMV-—B)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株系鉴定附视频 [J].
石银鹿 ;
张琦 ;
王富荣 ;
奚仲兴 ;
徐绍华 .
植物病理学报, 1986, (02) :37-42+36
[2]   北京玉米和高粱上的玉米矮花叶病毒 [J].
史春霖 ;
徐绍华 .
植物病理学报, 1979, (01) :37-42+69-70
[3]  
植物病毒学[M]. 农业出版社 , 裘维蕃 著, 1984
[4]  
农业植物病理学[M]. 农业出版社 , 北京农业大学 主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