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松及秸秆还田对表层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邓智惠
刘新梁
李春阳
闫洪奎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深松; 土壤物理性状; 产量;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5.06.020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索改造中低产田的有效途径,以加深耕层和提高地力为目标,在辽宁省西部进行深松配套秸秆还田的4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和秸秆还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土壤田间持水量则处理前两年增加后两年下降,处理当年效果最大之后减小;深松配套秸秆还田作用大于旋耕配套秸秆还田,深松条件下,配套秸秆还田第1年减产,隔年秸秆还田第2年、连年秸秆还田第3年增产;深松配套秸秆还田综合效果优于单独深松或秸秆还田。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深松对土壤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英文) [J].
李霞 ;
汤明军 ;
张东兴 ;
王维新 ;
崔涛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23) :65-69
[2]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理 [J].
赵亚丽 ;
薛志伟 ;
郭海斌 ;
穆心愿 ;
李潮海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19) :155-165
[3]   深耕与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J].
郭海斌 ;
冀保毅 ;
王巧锋 ;
赵亚丽 ;
穆心愿 ;
薛志伟 ;
李潮海 ;
赵志杰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48 (04) :505-511
[4]   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战秀梅 ;
彭靖 ;
李秀龙 ;
李亭亭 ;
韩晓日 ;
宋涛 ;
潘全良 .
华北农学报, 2014, 29 (03) :204-209
[5]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J].
李玮 ;
乔玉强 ;
陈欢 ;
曹承富 ;
杜世州 ;
赵竹 .
生态学报, 2014, 34 (17) :5052-5061
[6]   不同耕作方式对瘠薄型黑土区土壤结构的影响 [J].
张久明 ;
迟凤琴 ;
宿庆瑞 ;
匡恩俊 ;
金梁 ;
蔡姗姗 .
玉米科学 , 2013, (05) :104-108
[7]   深旋松耕作法对华北缺水区壤质黏潮土物理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J].
杨雪 ;
逄焕成 ;
李轶冰 ;
任天志 ;
董国豪 ;
郭智慧 ;
王湘峻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16) :3401-3412
[8]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J].
宫亮 ;
孙文涛 ;
包红静 ;
王聪翔 ;
孙占祥 .
玉米科学, 2011, 19 (03) :118-120+125
[9]  
辽宁省近48年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分析(英文)[J]. 李晶,吕志红,林蓉,刘晓梅.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0(01)
[10]   深松免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J].
宫秀杰 ;
钱春荣 ;
于洋 ;
赵杨 ;
姜宇博 ;
王俊河 ;
马军韬 .
玉米科学, 2009, 17 (05) :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