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典型气(油)藏控藏模式探讨

被引:13
作者
徐思煌 [1 ]
马永生 [2 ]
梅廉夫 [1 ]
袁彩萍 [1 ]
郭彤楼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关键词
控藏要素; 成藏流体源; 油气保存条件; 控藏模式; 天然气; 中国南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油气藏大多属于次生油气藏。油气藏的改造与分布主要由各级控藏要素控制。一级控藏要素为成藏流体源,二级为成藏与改造期次,三级包括保存条件及圈闭类型等。基于南方二级控藏要素建立了10种二级控藏模式,其中原生烃原生聚集、二次生烃原生聚集、无机成因气原生聚集和混源多期次生聚集等4种已被勘探证实,分别以典型实例命名为“沔31井型”、“朱家墩型”、“黄桥型”和“四川型”。南方8个典型油气藏的三级控藏模式平面展布特征表明:“四川型”主要分布于上扬子区,“沔31井型”以江南隆起周缘为主,“朱家墩型”主要在中下扬子区,“黄桥型”的分布与张性构造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南方海相油气保存条件评价和勘探决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郭彤楼 ;
楼章华 ;
马永生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1) :3-9
[2]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古今油气藏形成演化控制因素及勘探方向 [J].
赵宗举 ;
朱琰 ;
李大成 .
天然气工业, 2002, (05) :1-6+12
[3]   盐城凹陷天然气成藏模式 [J].
马安来 ;
包建平 ;
王培荣 ;
毛凤鸣 ;
侯建国 ;
王文军 .
天然气工业, 2002, (05) :23-27+10
[4]   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下古生界水溶气成因 [J].
李贤庆 ;
侯读杰 ;
胡国艺 ;
张爱云 ;
柳常青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12-217
[5]   中国东部无机成因的二氧化碳气藏及其特征 [J].
戴金星 ;
宋岩 ;
洪峰 ;
戴春森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4, (04) :3-10
[6]   鄂西-渝东区石炭系油气成藏模式及富集规律 [J].
严金泉 ;
孙卫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5) :415-417
[7]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思路 [J].
戴少武 ;
贺自爱 ;
王津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3) :195-202+209
[8]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思路 [J].
戴少武 ;
贺自爱 ;
王津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3) :195-202+209
[9]   中扬子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初析 [J].
曹国喜,罗小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1) :44-47
[10]   川东石炭系气藏烃类注入史研究 [J].
陈盛吉 ;
魏小薇 ;
王丽英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 (02)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