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密集型克隆植物根围AM真菌多样性及空间分布

被引:9
作者
山宝琴 [1 ]
贺学礼 [1 ,2 ]
段小圆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密集型克隆植物; 黑沙蒿和白沙蒿; 毛乌素沙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毛乌素沙地选设3个样地,系统研究2种密集型克隆植物白沙蒿和黑沙蒿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分布及共生体结构特征。结果显示,AM真菌的分布及多样性与宿主植物和土壤条件密切相关,黑沙蒿根围AM真菌的孢子密度高于白沙蒿,水肥条件较好的榆林样地黑沙蒿根围孢子密度最高。本试验共分离出AM真菌6属20种,其中地球囊霉(Glomus geosporum)是黑沙蒿根围的优势菌种,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为白沙蒿根围的优势菌种。2种沙蒿根围孢子密度在3个样地均与土壤深度显著负相关,最大值出现在0~20 cm表层土。菌丝侵染率与泡囊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丛枝侵染率与菌丝圈百分率显著正相关。丛枝侵染率与宿主植物须根在土壤中的分布变化密切相关。分析表明,2种沙蒿均为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其优异固沙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特化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互补的结果。同时,荒漠土壤-植物-菌根最佳组合的优势菌种的筛选,可为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提供材料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我国的生态建设与生态现代化 [J].
黄黔 .
草业学报, 2008, (02) :1-8
[2]   不同草种对土著AM真菌的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姚青 ;
王连润 ;
陈美标 ;
胡又厘 ;
朱红惠 ;
王燕 .
草业学报, 2008, (02) :33-38
[3]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ssociated with the clonal plants in Mu Us sandland of China [J].
Zhao Jinli and He Xueli(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7, (11) :1296-1302
[4]   油蒿研究综述 [J].
张德魁 ;
王继和 ;
马全林 ;
刘虎俊 .
草业科学, 2007, (08) :30-35
[5]   克隆植物生态学术语和概念 [J].
董鸣 ;
于飞海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4) :689-694
[6]   克隆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生长对AM真菌时空分布的影响 [J].
贺学礼 ;
杨磊 ;
唐宏亮 ;
赵丽莉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7) :978-983
[7]   丛枝菌根及其宿主植物对根际微生物作用的响应 [J].
王树和 ;
王晓娟 ;
王茜 ;
金樑 .
草业学报, 2007, (03) :108-113
[8]   毛乌素沙地优势克隆半灌木生物量配置对小尺度植被盖度变异的响应 [J].
刘凤红 ;
刘建 ;
董鸣 .
生态学报, 2005, (12) :3415-3419
[9]   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克隆植物分布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张继义 ;
赵哈林 ;
崔建垣 ;
李玉霖 ;
苏永中 .
林业科学, 2005, (01) :5-9
[10]   籽蒿的地理分布与遗传分化 [J].
王铁娟 ;
杨持 ;
马静 ;
乔淑军 ;
尹俊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1) :1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