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OAA NDVI的中国植被绿度始期变化

被引:11
作者
武永峰 [1 ,2 ]
李茂松 [1 ,2 ]
刘布春 [1 ,2 ]
白文波 [1 ,2 ]
蒋卫国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NDVI; 植被绿度始期; 植被类型; 生物气候区;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31 [大地园林];
学科分类号
0902 ; 090706 ;
摘要
在对1982-1999年NOAA/AVHRR NDVI数据集进行缺失处理、平滑处理以及残存误差订正的基础上,利用基于NDVI累积频率曲线的Logistic拟合模型计算生成了各年份全国植被绿度始期数据,统计了所有气候植被类型和生物气候区的平均绿度始期,并对不同空间类型植被绿度始期的年际变化趋势与显著性程度、时空变化特征等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全国大部分地区植被绿度始期呈提前趋势,其中华北平原、贵州东北部、湖南中南部山地丘陵区、广东西部地区以及内蒙古高原东部典型草原区等明显提前。②植被绿度始期年际波动程度高于10天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农业植被区、常绿植被区和草原区,其中河套平原、关中盆地、河南中东部、川西盆地、广东、藏东南边缘地带以及台湾部分地区超过15天。③除温带荒漠以外,其它所有植被类型绿度始期均为提前趋势。④从各生物气候区空间变化来看,随着年积温降低和干旱指数增大,植被绿度始期大致呈推迟趋势;从年际变化来看,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内蒙、东北和青藏区植被绿度始期提前,陕晋和西北区植被绿度始期推迟。⑤受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各空间类型植被绿度始期分别表现为推迟和提前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植被绿度期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J].
武永峰 ;
李茂松 ;
李京 .
遥感学报, 2008, (01) :92-103
[2]   1982~1999年我国东部暖温带植被生长季节的时空变化 [J].
陈效逑 ;
喻蓉 .
地理学报, 2007, (01) :41-51
[3]   基于NOAA/AVHRR NDVI监测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生长季及变化 [J].
王宏 ;
李晓兵 ;
余弘婧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3) :365-374
[4]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植物返青期遥感监测方法比较研究 [J].
武永峰 ;
何春阳 ;
马瑛 ;
李京 ;
张业利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7) :724-731
[5]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 气象出版社 , 魏凤英编著, 1999
[6]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phenological growing season and climate change impacts in temperate eastern China [J].
Chen, XQ ;
Hu, B ;
Yu, R .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5, 11 (07) :1118-1130
[7]  
A simple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a high-quality NDVI time-series data set based on the Savitzky–Golay filter[J] .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2004 (3)
[8]  
A regional phenology model for detecting onset of greenness in temperate mixed forests, Korea: an application of MODIS leaf area index[J] . Sinkyu Kang,Steven W Running,Jong-Hwan Lim,Maosheng Zhao,Chan-Ryul Park,Rachel Loehman.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2003 (2)
[9]   Response of seasonal vegetation development to climatic variations in eastern central Asia [J].
Yu, FF ;
Price, KP ;
Ellis, J ;
Shi, PJ .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003, 87 (01) :42-54
[10]  
Land-cover classification of China: integrated analysis of AVHRR imagery and geophysical data[J] . J. Y. Liu,D. F. Zhuang,D. Luo,X. Xiao.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 200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