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的作用机制及治理路径——基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资产优化的视角

被引:8
作者
蒋冠
霍强
机构
[1]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经济发展; 金融安全; 宏观审慎监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9 [其他金融组织];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系统中的作用是把"双刃剑"。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金融资产结构优化视角出发,探究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发展路径。首先介绍影子银行的定义、范围、影响等,阐述中国影子银行的动因、特征和规模。其次分析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金融安全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机制。鉴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影响的复杂性,本文认为在治理原则上应当趋利避害、疏堵结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影子银行系统对我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J].
李向前 ;
诸葛瑞英 ;
黄盼盼 .
经济学动态, 2013, (05) :81-87
[2]   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 [J].
巴曙松 .
经济纵横, 2013, (04) :27-30
[3]   中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阈值效应研究 [J].
毛泽盛 ;
万亚兰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11) :65-73
[4]   影子银行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 [J].
骆振心 ;
冯科 .
武汉金融, 2012, (04) :19-22
[5]   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 [J].
周莉萍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1) :44-53
[6]   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 [J].
周小川 .
金融研究, 2011, (01)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