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和地幔柱

被引:33
作者
赵海玲
狄永军
刘振文
李剑
邓晋福
何恭算
刘清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3]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
[4] 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
关键词
新生代火山作用; 地幔柱; 火山链; 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 东南沿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 ,东南沿海地区从沿海→内陆 (牛头山→闽清→明溪 )新生代玄武岩的年龄逐渐变小 ,具有火山链的特征 ;微量元素和 Sr- Nd同位素特征与洋岛玄武岩 (OIB)类似 ;上地幔具有过热状态和扰动的热结构 ;地球物理具有低的 Vs 异常及提供了在该区下面具有地幔柱的 CT模式 ;火山岩具有较高的 3He/4He同位素比值 ,因此提出了研究区下面存在地幔柱。进一步根据火山岩的热动力学参数 ,从沿海→内陆 ,随火山岩年龄变小 ,火山岩的碱性程度逐渐增加 ,岩浆起源的深度逐渐变深 ,局部熔融程度逐渐变小等特征 ,提出了地幔柱的形成是由太平洋板块俯冲诱发 ,地幔柱位于俯冲带上面 ,南海的扩张和新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 ,并提出地幔柱成因演化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81 / 7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女山和英峰岭地幔巨晶矿物中He和Ar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徐士进
    方中
    松本拓也
    松田准一
    安田诚
    于津海
    王汝成
    刘文中
    [J]. 科学通报, 2003, (10) : 1087 - 1091
  • [2] 东南沿海及南海新生代火山作用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赵海玲
    邓晋福
    李凯明
    李永华
    [J]. 地质论评, 1999, 45(S1) (S1) : 809 - 816
  • [3]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酸性火山岩的锶和钕同位素特征与岩浆成因
    薛怀民
    陶奎元
    沈加林
    [J]. 地质学报, 1996, (01) : 35 - 47
  • [4] 我国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分和演化特征
    周新民
    陈图华
    [J]. 地质学报, 1981, (01) : 29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