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闲暇私人化及其后果——基于多省份农村的田野调查与讨论

被引:8
作者
王会
机构
[1]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关键词
熟人社会; 半熟人社会; 公共性闲暇; 私人性闲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调查发现,在村落边界开放、市场化程度持续加深以及村庄分化背景下,村庄公共性闲暇不断走向个体化、私人化,公共闲暇生活不断走向衰落,私人性闲暇兴起。私人性闲暇兴起的后果在公共生活领域表现为闲暇交往中的公共责任伦理逐步丧失,在私人生活领域表现为私密化闲暇生活带来个体情感寄托单一,信任关系趋于瓦解。从闲暇的角度重建社区文化和熟人社会的信任关系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话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论圈层结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再认识 [J].
宋丽娜 ;
田先红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8 (01) :109-121
[2]   农村仪式性人情的功能异化 [J].
陈柏峰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5 (01) :106-113
[3]   中国农村的“低消费、高福利”实践 [J].
贺雪峰 .
绿叶, 2009, (12) :87-92
[6]   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J].
贺雪峰 .
政治学研究, 2000, (03) :61-69
[7]  
未来农村社会形态:“半熟人社会”.[N].贺雪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8]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M].吴重庆;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9]  
公私定律.[M].赵晓峰;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0]  
中国的公与私 ; 公私.[M].(日) 沟口雄三;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