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导向模式及其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旅游开发为例

被引:10
作者
冯亚芬 [1 ]
贾铁飞 [2 ]
机构
[1] 嘉应学院地理系
[2]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生态安全; 旅游开发; 生态环境适宜度; 萨拉乌苏河;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9.06.037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当前因过度旅游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逐渐显露,因而维护旅游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水平已成旅游开发的新要求。鉴于此,文中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导向模式的构想,包括旅游资源赋存的生态环境调查、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教育、旅游开发的生态技术可行性分析、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评价等环节。以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为例,选取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度评价这一环节进行实证论证,论证方法是:首先,运用G IS相关软件生成研究区的DEM模型并与其TM影像进行叠加,提取相关数据;然后,分别对研究区的地表切割程度、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萨拉乌苏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宜度都不强,其中30%多的地区生态环境适宜度较差,为此从选址、生态容量、生态关系的安全性三方面提出了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设计,对该研究区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1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DEM和RS的旅游开发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 [J].
张振国 ;
贾铁飞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06) :63-67
[2]   区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 [J].
李景宜 ;
周旗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 (06) :66-70
[3]   生态敏感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适宜度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例 [J].
贾铁飞 ;
张振国 .
资源科学, 2006, (05) :134-139
[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J].
万绪才 ;
朱应皋 ;
吴芙蓉 .
农村生态环境, 2004, (03) :15-19
[5]   旅游地间生态关系分析 [J].
张序强 ;
董雪旺 ;
李华 .
人文地理, 2003, (01) :14-18
[6]  
基于NDVI的绿洲植被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丁建丽;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 01
[7]   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J].
吴必虎 .
地理研究, 2001, (01) :103-110
[8]   试论旅游地DI设计 [J].
张安 ;
任黎秀 ;
丁登山 .
社会科学家, 1998, (04) :42-46
[9]   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 [J].
吴必虎 ;
唐俊雅 ;
黄安民 ;
赵荣 ;
邱扶东 ;
方芳 .
地理学报, 1997, (02) :3-9
[10]   景观敏感度与阀值评价研究 [J].
俞孔坚 .
地理研究, 1991, (02) :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