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受众”的价值生产——论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观”与Web2.0“受众劳动论”之争

被引:46
作者
蔡润芳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受众商品论; 受众劳动论; 数字劳动; Web2.0; 社交媒体;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8.03.007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受众劳动何以生产剩余价值"这一问题关乎"受众劳动论"的合理性,近年来引发了学界争论。为理清这一问题,本文梳理了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观",认为被诟病为"经济简化论"、"被动受众"是对斯麦兹传统的误读,传播政治经济学强调"积极受众"的生产性,受众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意义的真实制造者。正是基于此种能动的"受众观",Web2.0"受众劳动论"揭示了数字媒介用户被卷入到新的数字经济流通形式中服务于数字生产、消费和市场多个环节的过程;论证了受众劳动生产剩余价值,是生产性劳动;广告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承诺",通过作用于实践意识来完成价值实践。但是,当前的"受众劳动论"把政治经济所代表的压制性权力与劳动个体二元对立,忽视了在资本前置的媒介化社会中,资本、技术、权力与劳动者都要在资本关系中确立自身。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31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洞见与局限 [J].
胡翼青 .
新闻界, 2017, (01) :44-51
[2]   国外马克思互联网研究:梳理与分析 [J].
周延云 ;
冯洁 .
贵州社会科学, 2015, (06) :15-20
[3]   “大数据”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解读——以“数字劳工”理论为研究视角 [J].
吴鼎铭 ;
石义彬 .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4, (06) :70-76
[4]   “受众商品论”的理论溯源与未来走向 [J].
陈世华 .
新闻知识, 2012, (01) :3-5
[5]  
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佩蕾丝, 2007
[6]  
网络社会的崛起[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 2001
[7]  
传播政治经济学[M]. 华夏出版社 , (加)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Mosco)著, 2000
[8]  
第三次浪潮[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美]阿尔温·托夫勒, 1984
[9]  
Value, Rent,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 Media[J] . Jakob Rigi,Robert Prey.The Information Society . 2015 (5)
[10]  
With a Different Marx: Value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Web 2.0 Capitalism[J] . Bruce Robinson.The Information Society . 20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