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时间副词“在”与“着1”
被引:30
作者
:
陈月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陈月明
机构
:
[1]
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
来源
:
汉语学习
|
1999年
/ 04期
关键词
:
在;着1;活动;动作;辖域;进行;持续;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引进并区分“活动”(activity)和“动作”(action)两个概念,以此解释“在”和“着1”的异同。本文认为,“在”和“着1”都具有[延续]特征,不同的是,“在”表示活动在进行之中,“着1”表示动作的持续;“在”的辖域是整个VP,“着1”的辖域是动词V;“在”字句是表述性的,而“着1”字句是描述性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
[J].
李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校区语言学系
李讷
;
石毓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校区语言学系
石毓智
.
中国语文,
1997,
(02)
:82
-96
[2]
汉语数量词的语义分辨及进行式动词组中数量词的使用
[J].
刘小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台湾辅仁大学
刘小梅
.
世界汉语教学,
1994,
(04)
:10
-17
[3]
说“着”
[J].
费春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费春元
.
语文研究,
1992,
(02)
:18
-28
[4]
现代汉语表示持续体的“着”的语义分析
[J].
戴耀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戴耀晶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
(02)
:92
-106
[5]
北京方言里的“着”
[J].
马希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马希文
.
方言,
1987,
(01)
:17
-22
[6]
关于补语性词尾“着/Zhe/”和“了/le/”
[J].
木村英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木村英树
.
语文研究,
1983,
(02)
:22
-30
[7]
日本近、现代汉语研究论文选[M].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日)大河内康宪主编, 1993
←
1
→
共 7 条
[1]
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
[J].
李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校区语言学系
李讷
;
石毓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校区语言学系
石毓智
.
中国语文,
1997,
(02)
:82
-96
[2]
汉语数量词的语义分辨及进行式动词组中数量词的使用
[J].
刘小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台湾辅仁大学
刘小梅
.
世界汉语教学,
1994,
(04)
:10
-17
[3]
说“着”
[J].
费春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费春元
.
语文研究,
1992,
(02)
:18
-28
[4]
现代汉语表示持续体的“着”的语义分析
[J].
戴耀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戴耀晶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
(02)
:92
-106
[5]
北京方言里的“着”
[J].
马希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马希文
.
方言,
1987,
(01)
:17
-22
[6]
关于补语性词尾“着/Zhe/”和“了/le/”
[J].
木村英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木村英树
.
语文研究,
1983,
(02)
:22
-30
[7]
日本近、现代汉语研究论文选[M].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日)大河内康宪主编, 199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