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移植提高猪皮肤创面修复质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33
作者:
付小兵
方利君
王玉新
孙同柱
程飚
机构:
[1] 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
来源: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皮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41 [创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局部移植对提高猪皮肤烫伤创面组织修复质量的作用 ,为临床皮肤损伤后功能性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抽取 6只小型香猪的骨髓 ,经体外培养并纯化MSCs,应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技术进行标记。猪背部皮肤中线两侧各制备 6个面积为 2 5 4cm2 的深Ⅱ0 烫伤创面 ,将已标记的MSCs( 2× 10 6)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猪的创面下 ,将创面随机分为 6组 ,即空白对照组、MSCs治疗组、MSCs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治疗组、bFGF治疗组、MSCs+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治疗组以及EGF治疗组。分别于伤后 7、14、2 1、4 2d采用大体观察、常规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猪皮肤烫伤后 7d开始 ,各组创面逐渐缩小 ,伤后 2 1d ,大部分创面愈合。虽然不同时间点各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以MSCs +bFGF治疗组最为明显 ,伤后第 14天和 2 1天创面缩小的面积比其他 5组大 15 %~ 2 0 %。半定量评价结果显示MSCs +bFGF治疗组肉芽组织中血管密度较大 ,为 +++,而其他组别仅为 +~ ++。再上皮化的新生表皮在MSCs +bFGF治疗组较其余 5组厚 ,并有上皮角形成。半定量分析可见神经纤维在MSCs +bFGF治疗组较其他 5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