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关系理论的主体性复归

被引:7
作者
鲁品越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
关键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主体; 先进生产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 [经济范畴];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苏联教科书哲学体系的生产关系理论 ,忽视生产关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作用 ,是对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曲解 ,实际上成为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和当今某些人的全盘西化论的理论根据。必须恢复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思想在生产关系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 ,才能解答改革开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 ,真正理解邓小平理论与江泽民同志“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生产关系理论的当代重构 [J].
鲁品越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1) :14-23+205
[2]  
邓小平文选.[M].邓小平 著.人民出版社.1993,
[3]  
毛泽东选集.[M].毛泽东 著.人民出版社.1991,
[4]  
乡土中国.[M].费孝通 著.三联书店.1985,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