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

被引:9
作者
汪传旭
崔建新
机构
[1]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物流工程; 系统动力学; 港口物流系统; 协调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52 [中国水路运输经济]; F25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实现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协调发展,建立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分析上海和宁波两港口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港口群水路集疏运比例的影响因素,建立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物流系统的因果关系图,通过系统模拟进行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功能的合理定位、集疏运结构的优化和近洋航线中转港的选择。仿真结果表明:2010年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将呈现增长趋势,上海港水路集疏运比例超过30%,长江三角洲地区应以上海港为集装箱枢纽港,优先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太仓港将具备长江三角洲近洋航线中转港的能力,太仓港可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近洋航线主要中转港。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综合运输规划理论的基点 [J].
吴群琪 ;
孙启鹏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6, (03) :122-126
[2]   方兴未艾的长江集装箱运输 [J].
蔡正荣 .
集装箱化, 2005, (05) :5-8
[3]   基于运输规划和组合GA的基本物流网络设计 [J].
田青 ;
缪立新 ;
郑力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11) :1441-1444
[4]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J].
华蕊 .
物流科技, 2004, (09) :78-79
[5]   区域物流系统的优化模型 [J].
吴坚 ;
史忠科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8) :68-71
[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综合评价及发展战略 [J].
李玉民 ;
李旭宏 ;
毛海军 ;
吴继冈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 (02) :91-95
[7]   区域物流系统及物流园规划方法体系 [J].
李春海 ;
缪立新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398-401
[8]   长江三角洲经济辐射力与东西部大通道 [J].
宋炳良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96-100
[9]   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J].
马立宏 ;
张文杰 .
中国流通经济, 2002, (04) :16-18
[10]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国石油进出口海运量研究[D]. 冷秀斌.大连海事大学.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