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法的跨境水分配关键指标及其特征

被引:9
作者
冯彦
何大明
李运刚
机构
[1] 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
[2] 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跨境水资源; 国际法; 水分配; 关键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国际淡水条约数据库》及1999年以来相关跨境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研究成果,通过综合分析1864-2002年49个跨境水分配条约中的6类28项分水指标的区域与演进特征,判识跨境水分配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分水指标在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欧美发达地区的分水主要指标首先是维持最小水量,其次是多年平均水量,而亚非及南美洲欠发达地区则反之;少水区河流水分配的主要指标是多年平均水量和维持最小水量指标,而多水区河流则是维持最小水量和最大取用水量指标;从1864-2002年分水条约签订的4个历史时期上看,条约数量呈现少—多—较少—持平的变化趋势,条约的区域分布呈现出从欧美地区向亚非地区转移特征;主要分水指标从最早的维持最小水量和多年平均水量指标,演变到维持最小水量和最大取用水量指标,再到水利设施运行和多年平均水量,至最近的维持最小水量和多年平均水量指标,主要指标具有变化往复特点。综合跨境水分配条约中主要指标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地区应用特征,可确定跨境水分配的关键指标为维持最小水量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介绍几种国际河流水量分配方法
    刘戈力
    曹建廷
    [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7, (01) : 29 - 32
  • [2] 跨境水分配及其生态阈值与国际法的关联
    冯彦
    何大明
    甘淑
    顾颖
    [J]. 科学通报, 2006, (S2) : 21 - 26
  • [3] 跨境水资源的分配模式、原则和指标体系研究
    何大明
    冯彦
    陈丽晖
    甘淑
    苟俊华
    [J]. 水科学进展, 2005, (02) : 255 - 262
  • [4]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模式研究
    何大明
    Hsiang-teKung
    苟俊华
    [J]. 地理学报, 1999, (S1) : 47 - 54
  • [5] 国际河流管理[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谈广鸣, 2011
  • [6] Implementing Equitable Water Allocation in Transboundary Catchments: The Case of River Nestos/Mesta[J] . Eleni Kampragou,Eleni Eleftheriadou,Yannis Mylopoulos.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 2007 (5)
  • [7] Equitable water allocation in a heavily committed international catchment area: the case of the Komati Catchment[J] . Sakhiwe Nkomo,Pieter van der Zaag.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 . 2004 (15)
  • [8] Development of a web-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 for managing large international rivers[J] . Kazimierz A. Salewicz,Mikiyasu Nakayama.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 2004
  • [9] Beyond the river: the benefits of cooperation on international rivers[J] . Claudia W Sadoff,David Grey.Water Policy . 2002 (5)
  • [10] HOW WELL CAN INTERNATIONAL WATER ALLOCATION REGIMES ADAPT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J] . A. Dan Tarlock.Journal of Land Use & Environmental Law . 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