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与嬗变:中西方“义利观”演变路径比较分析

被引:2
作者
简建平 [1 ,2 ]
机构
[1] 不详
[2]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不详
[4] 渭南师范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中西方“义利观”; 演变路径比较; 凝固与嬗变; “整体主义”; “个体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 [伦理学(道德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西方"义利观"的起点基本相同:即都是"重义轻利"、"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在演进过程中,西方发生了文艺复兴,使"整体主义"转变为"个体主义"、使"重义轻利"转变为"重利"和斯密的"义利统一"。在中国,由于一直没有发生过像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整体主义"一直延续至今,官本论一直压抑着人性论,"重义轻利"一直是主流意识,直到新时期邓小平的"义利观"才打破了这种约束,出现了"义利皆重"的统一观点,使义利关系在动态上达到了统一;与此同时,中国传统的"整体主义"也向"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相结合转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西方经济思想的比较与启示 [J].
陈勇勤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5) :86-91
[2]   中西传统文化哲学思维比较论纲 [J].
坚毅 .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 (03) :5-10
[3]   中西传统义利观的比较与思考 [J].
邵兴国 ;
黄河 .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01) :54-56
[4]   试论儒家义利价值观及其现代转换 [J].
高岩岘 .
理论探讨 , 1998, (06) :67-70
[5]   先秦儒家义利观产生根源刍议 [J].
叶富春 .
求是学刊, 1998, (06) :29-32
[6]  
中外经济思想比较研究[M].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唐任伍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