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民工荒”比较——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反思

被引:5
作者
刘立祥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
“民工慌”; “民工荒”; 比较; 制度改革;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4.06.006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多年来我国经历了从"民工荒"到"民工慌"再到"民工荒"的历程,"荒"与"慌"之间和"荒"与"荒"之间均存在着重要差异。本文首先对三次"民工荒"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从经济、社会、教育等层面揭示了"民工慌"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改革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新生代农民工与“农民工生产体制”的碰撞 [J].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课题组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3, (11) :19-24
[2]   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体系建设 [J].
李春根 ;
张鸿宇 .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0, (06) :9-13
[3]   从“民工慌”到“民工荒”——“后金融危机”时代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反思 [J].
杨舸 ;
孙磊 .
中国青年研究, 2010, (01) :69-74
[4]   民工荒假象的经济学分析——基于熊启泉先生观点的悖论 [J].
金泽虎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09) :28-31
[5]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制度分析 [J].
简新华 ;
张建伟 .
人口研究, 2005, (02) :49-55
[6]   中国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J].
郭新华 ;
伍再华 .
经济与管理, 2005, (01)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