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被引:15
作者
黄敏 [1 ]
谢建祥 [1 ]
吴锐 [2 ]
黄国栋 [2 ]
王善超 [3 ]
李国贤 [2 ]
机构
[1] 江西省儿童医院
[2]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 江西省中医院
关键词
血瘀证目征;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假血友病因子; 肉皮素1; 实验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28 [中医病理];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组法分为6组,分别为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寒凝血瘀组、热毒血瘀组、外伤血瘀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瘀证目征积分,同时观测各组血清中vWF、ET-1水平的变化。结果:造模前各组血瘀证目征积分无显著差异:造模后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经补阳还王汤等中药2周治疗后,各治疗组与各自造模后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造模前各组血清ET-1,vWF的水平无显著差异,造模后血清ET-1,vWF水平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各治疗组与各自造模后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瘀证目征是诊断血瘀证的有效方法,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81 / 78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多因素整合建立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 [J].
任建勋 ;
林成仁 ;
王敏 ;
刘建勋 .
中药药理与临床 , 2007, (05) :210-211
[2]   三种血瘀证动物模型的比较及评价 [J].
尹军祥 ;
田金洲 ;
王永炎 ;
宋崇顺 ;
李乐军 ;
时晶 ;
任映 ;
胡泉 ;
孙海芸 ;
杨金铎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2007, (06) :438-440
[3]   中医血瘀证本质研究概况 [J].
刘军莲 ;
宋剑南 .
辽宁中医杂志, 2006, (09) :1091-1093
[4]   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J].
娄金丽 ;
张允岭 ;
郑宏 ;
扈新刚 ;
张锦 ;
闫妍 ;
薛利钢 ;
黄启福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02) :87-90
[5]   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J].
梁爱华 ;
丁晓霜 ;
李文 ;
薛宝云 ;
王金华 ;
杨洪军 .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20) :53-56
[6]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创建 [J].
成秀梅 ;
杜惠兰 ;
李丹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5, (08) :604-605
[7]   补阳还五汤对血瘀证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J].
陈利国 ;
屈援 ;
葛红颖 ;
胡小勤 ;
聂优爱 ;
何孟栖 .
中草药, 2005, (05) :706-709
[8]   多因素复合制作气虚血瘀证脑缺血动物模型体会 [J].
赵辉 ;
王键 ;
李净 ;
胡建鹏 ;
李玉梅 .
河南中医, 2001, (04) :18-20
[9]   血瘀证目征与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J].
李国贤,鄢毅,袁景珊,李晴,李冰芳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 (08) :472-475
[10]  
实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M].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陈小野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