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评价及动力研究——基于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门限回归的证据

被引:41
作者
涂正革
王秋皓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绿色门槛; 门限回归;
D O I
10.16493/j.cnki.42-1627/c.2018.01.007
中图分类号
F424.1 [工业区域规划与生产布局];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绿色发展实质是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基于2003—2014年中国280个地级城市工业产出与二氧化硫排放数据,采用门限回归从收入水平、工业结构和研发投入三个维度,探索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水平和动力源泉。研究发现:(1)我国工业的绿色发展在区域上不平衡,在时间上呈现出动态变化特征。东部沿海等大城市已经进入低排放高产出的绿色发展阶段,而中、西部内陆小城市大多仍处于高排放低产出的红色发展阶段;从时间维度观察,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模式的城市数量已从2003年的29个,增加到2014年的133个,红色发展模式的城市数量相应从239个减少到8个。(2)绿色发展的动力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人均收入越高的地区,绿色需求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拉动力越大;调结构为绿色发展减负加力,特别是重工业比例高地区,调整工业结构是绿色发展的最大牵引力;万元GDP的科技投入强度在(49.3元,125.5元)区间内,科技投入对驱动绿色发展的效率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评价与区域差异 [J].
杨志江 ;
文超祥 .
经济地理, 2017, 37 (03) :10-18
[2]   经济增长、大气污染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J].
宋锋华 .
宏观经济研究, 2017, (02) :89-98
[3]   “异质性难题”化解与碳排放EKC再检验——基于门限回归的国别分组研究 [J].
余东华 ;
张明志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07) :57-73
[4]   排污权交易机制在中国能否实现波特效应? [J].
涂正革 ;
谌仁俊 .
经济研究, 2015, 50 (07) :160-173
[5]   经济发展、政府激励约束与节能减排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 [J].
余泳泽 ;
杜晓芬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07) :93-99
[6]   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治理 [J].
郑思齐 ;
万广华 ;
孙伟增 ;
罗党论 .
管理世界, 2013, (06) :72-84
[7]   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12, 47 (08) :32-44
[8]   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工业效率评价——基于SBM模型的省级数据分析 [J].
涂正革 ;
刘磊珂 .
经济评论, 2011, (02) :55-65
[9]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J].
王兵 ;
吴延瑞 ;
颜鹏飞 .
经济研究, 2010, 45 (05) :95-109
[10]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