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本溪组—太原组层序地层特征

被引:29
作者
沈玉林 [1 ]
郭英海 [1 ]
李壮福 [1 ]
魏新善 [2 ]
贾志刚 [3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陆表海; 层序地层模式; 桥头砂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垂向沉积序列、岩性组合、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测试、测井响应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本溪组—太原组中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区域构造体制转换面、沉积体制转换面、海侵面等层序界面类型。本溪组—太原组形成于陆表海背景之下,陆表海基底平缓,层序结构大多为二元体系域结构,在构造变动、区域海平面下降及差异性压实作用等因素的控制下形成了以K1砂岩和桥头砂岩为代表的低位体系域河道下切充填。建立了区域层序地层格架以及陆表海背景下的缓坡盆地边缘Ⅰ型层序地层模式和陆表海背景下的缓坡Ⅱ型层序地层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庙含油气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 [J].
沈玉林 ;
郭英海 ;
李壮福 ;
孙粉锦 .
地球学报, 2007, (01) :72-78
[2]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地区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盒八段沉积相 [J].
沈玉林 ;
郭英海 ;
李壮福 .
古地理学报, 2006, (01) :53-62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J].
郑荣才 ;
文华国 ;
梁西文 .
矿物岩石, 2002, (04) :66-74
[4]   鄂尔多斯东北部太原组上部灰岩段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 [J].
姜烨 ;
李宝芳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2, (03) :5-8
[5]   鄂尔多斯陆表海层序地层中的低位域沉积——以太原组上段桥头砂岩为例 [J].
姜烨 ;
李宝芳 ;
王绍昌 .
现代地质, 2001, (04) :425-430
[6]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层序地层学与盆地构造演化研究 [J].
陈洪德 ;
侯中健 ;
田景春 ;
刘文均 ;
张锦泉 .
矿物岩石, 2001, (03) :16-22
[7]   陕甘宁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 [J].
郭英海 ;
刘焕杰 .
古地理学报, 2000, (01) :19-30
[8]   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 [J].
李宝芳 ;
温显端 ;
李贵东 .
地学前缘, 1999, (S1) :81-94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J].
翟爱军 ;
邓宏文 ;
邓祖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4) :336-340
[10]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的海侵 [J].
郭英海 ;
刘焕杰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1999, (02)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