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深海花粉记录的环境演变

被引:38
作者
孙湘君
李逊
罗运利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
[3] 上海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花粉; 环境演变;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5 [环境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本文报道了南海北部深海沉积物中花粉的研究结果。所研究的17940孔长13.30m,包括最近4万年的沉积物。共鉴定统计103个样品,样品间距10cm,分辨率约为360a,自下而上分为3个花粉带和8个亚带。P1带(13.06~8.70m,约37000~15000aB.P.)以山地针叶树(Picea,Abies,Tsuga)花粉高含量组合与蒿属花粉占优势组合交替出现为特征,指示冷湿及温干频繁交替的气候。根据氧同位素资料该带相当于3期及本次盛冰期。P2带前期(P2-a亚带,8.70~7.23m,约15000~11300aB.P.)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乔木花粉增加指示气候变暖,其中14000aB.P.前后红树林的高峰可能是海平面一度上升的结果;P2带后期P2-b亚带(7.23~660m,约11300~10000aB.p.)高山雨林及山地针叶树花粉增加指示气候变冷。根据氧同位素资料P2-a亚带与Bφlling-Allerφd升温期相当,而P2-b亚带属新仙女木期。P3带(660~0m,10000aB.P.至现在)为全新世,花粉组合以松属花粉占绝对优势,与现代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花粉组合相似,说明近万年以来南海北部气候与现代气候相近。近1400年来芒其孢子突然增加说明人类活动加剧。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南海现代花粉传播动力与途径在南北海域的差异 [J].
孙湘君 ;
李逊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6) :494-498
[2]   中国北方部分科属花粉-气候响应面分析 [J].
孙湘君 ;
王琫瑜 ;
宋长青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431-436
[3]  
中国植物红皮书.[M].傅立国主编;.科学出版社.1991,
[4]  
东北苔类植物志.[M].高谦;张光初 著.科学出版社.1981,
[5]  
中国植被.[M].吴征镒主编;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编著;.科学出版社.1980,
[6]  
中国植物志.[M].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编.科学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