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作用下原状黄土力学性质及细观损伤研究

被引:39
作者
潘振兴
杨更社
叶万军
田俊峰
梁博
机构
[1]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干湿循环; 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 细观损伤;
D O I
10.13544/j.cnki.jeg.2019-423
中图分类号
TU444 [黄土与地基]; P642.1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增湿-减湿循环作用是黄土地区工程发生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究增湿-减湿循环对黄土体结构损伤机理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本文以延安地区的黄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含水率、不同次数的原状黄土增湿-减湿循环试验,分析干湿循环诱发黄土孔隙率、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的变化规律,同时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获取黄土内部裂隙发展的损伤演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土体呈现出孔隙率逐渐增大、液限和塑性指数相继减小、塑限基本不变的规律,究其原因是内部颗粒的集、散动态变化引发了黄土损伤;干湿循环次数和含水率的增加弱化了土体颗粒的胶结作用,使得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当试样含水率超过塑限后下降趋势更加明显;黄土历经核磁共振表明,试样内部小于0.025μm的微孔隙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向0.025~0.63μm的小孔隙组过渡,同时新生孔隙开始产生。
引用
收藏
页码:1186 / 11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击实黄土孔隙结构对土水特征的影响分析
    李同录
    范江文
    习羽
    谢潇
    侯晓坤
    [J]. 工程地质学报, 2019, 27 (05) : 1019 - 1026
  • [2] 黏性土干/湿过程中土结构演化特征研究进展
    巩学鹏
    唐朝生
    施斌
    王宏胜
    冷挺
    谈云志
    邓永锋
    [J]. 工程地质学报, 2019, 27 (04) : 775 - 793
  • [3] 干湿和冻融循环对压实黄土路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周春梅
    王琴华
    张静波
    周亮
    何青
    [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9, (03) : 533 - 540
  • [4] 白龙江流域中上游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特征及其灾害效应
    陈宗良
    叶振南
    王志宏
    王高峰
    高幼龙
    田运涛
    [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9, 46 (02) : 29 - 36
  • [5] 低渗透储层核磁共振实验与测井应用
    范卓颖
    侯加根
    邢东辉
    葛新民
    张凤生
    [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3 (01) : 53 - 59
  • [6] 黄土水力侵蚀-滑坡-泥流灾害链的研究现状
    姜程
    霍艾迪
    朱兴华
    韦红
    郑小路
    王小帆
    [J]. 自然灾害学报, 2019, 28 (01) : 38 - 43
  • [7] 干湿循环下重塑黄土水分迁移试验
    叶万军
    刘宽
    董西好
    李倩
    王岩
    [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8, 38 (06) : 937 - 944
  • [8] 干湿循环对地裂缝带黄土抗剪强度影响研究
    慕焕东
    邓亚虹
    李荣建
    [J]. 工程地质学报, 2018, 26 (05) : 1131 - 1138
  • [9] 利用核磁共振与常规测井联合反演确定致密储层多矿物组分
    李潮流
    胡法龙
    袁超
    李霞
    李长喜
    刘学锋
    [J]. 石油学报, 2018, 39 (09) : 1019 - 1027
  • [10] 泾河下游黄土台塬区滑崩灾害空间分异研究
    段钊
    彭建兵
    陈伟
    张宁
    唐皓
    [J]. 西北地质, 2018, 51 (03) : 214 -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