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植株性状相关性与产量回归分析

被引:40
作者
韩秉进
潘相文
金剑
王光华
刘长江
刘晓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生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豆; 植株性状; 相关性; 产量回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利用3个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植株产生的17个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与产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x1、分枝数x5、1粒荚数x9、2粒荚数x10、3粒荚数x11、4粒荚数x12、百粒重x15、经济系数x16等8个大豆植株性状因子对产量有显著性影响;由标准化回归系数得知,对产量作用的大小顺序为:x11>x12>x9>x10>x16>x15>x1>x5。说明提高大豆产量首先要考虑增加有效荚数,其次是提高经济系数,而增加百粒重和株高对于增产的效应较小。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促进生物量生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429 / 14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影响玉米产量效应因子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 [J].
谭禾平 ;
王桂跃 ;
胡贤女 ;
许巧贤 .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04) :238-240
[2]   波斯小麦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J].
庄萍萍 ;
李伟 ;
魏育明 ;
颜泽洪 ;
郑有良 .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04) :11-14
[3]   旱作对籼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J].
季彪俊 ;
孙依斌 ;
郑喻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7) :178-182
[4]   春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J].
宋志伟 ;
杨首乐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5) :174-176
[5]   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供试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J].
孙宪印 ;
吴科 ;
钱兆国 ;
丛新军 ;
王超 ;
米勇 ;
李斯深 .
山东农业科学, 2006, (01) :24-26
[6]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 [J].
赵团结 ;
盖钧镒 ;
李海旺 ;
邢邯 ;
邱家驯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1) :29-37
[7]   影响水稻产量因子的研究 [J].
季彪俊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14-18
[8]   大豆蛋白质含量与生态因子关系的研究 [J].
李卫东 ;
卢为国 ;
梁慧珍 ;
王树峰 ;
苑保军 ;
耿臻 ;
王素阁 ;
范彦英 ;
杨彩云 ;
刘亚非 ;
王庭峰 ;
张辉 .
作物学报, 2004, (10) :1065-1068
[9]   主成分分析在大豆产量与相关性状中的应用 [J].
张玉先 ;
张瑞朋 .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03) :107-109
[10]   杂交水稻主要性状的多重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 [J].
黄大辉 ;
彭懿紫 ;
黄天进 ;
蔡巨广 ;
莫永生 ;
曾超珍 .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4, (02) :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