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与施政——执政党双重功能的一个理解框架

被引:7
作者
罗晓俊
孔繁斌
机构
[1]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执政党; 政党政治; 中国共产党; 政治体制; 国家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D25 [党的领导];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从治理体系视角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并非政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而是在执政党执政的基本格局下寻找提高其公共治理效果的方式。伴随历史社会的发展,执政党的行为可概括为执政和施政两种基本功能,这两种功能在价值诉求、作用领域、主体关系和实现方式上均有所区别,执政角色的获得方式跟施政效果并没有必然联系,施政效果取决于执政党在治理过程中与政府关系的设计。执政党要获得良善的施政成效,需要平衡执政和施政两种角色的关系,构建面向公共性的国家治理体系,在公共性的追求中改进合法性状况。因此,执政与施政关系的理论阐释,成为中国公共行政学的根本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公共决策中的政党因素 [J].
汪伟全 .
理论探讨, 2007, (04) :148-151
[2]   党管干部体制下的基层民主试改革 [J].
徐湘林 .
浙江学刊, 2004, (01) :107-113
[3]   后毛时代的精英转换和依附性技术官僚的兴起 [J].
徐湘林 .
战略与管理, 2001, (06) :65-76
[4]   英国的行政改革:从撒切尔夫人到梅杰政府 [J].
左然 .
中国行政管理, 1994, (12) :35-37
[5]  
政党与民主[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戴蒙德 (Diamond, 2012
[6]  
政党与政党制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韦尔 (Ware, 2011
[7]  
政党与政府[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法)让·布隆代尔(JeanBlondel), 2006
[8]  
集体行动的逻辑[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奥尔森 (Olson, 1995
[9]  
政治与行政[M]. 华夏出版社 , (美)古德诺(Goodnow,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