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4组化法在瘢痕微血管构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13
作者
李小静
宁金龙
张林
孟刚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2] 安徽医科大学
关键词
瘢痕; 微血管构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44 [烧伤及烫伤(灼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 :探讨瘢痕微血管构筑在瘢痕形成、发展及临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CD3 4血管内皮细胞可靠标记显示瘢痕微血管构筑 ,以期研究不同类型的瘢痕 ,同一类型瘢痕的不同时期以及同一瘢痕内不同区域的微血管构筑间的差异。结果 :不同类型的瘢痕间、瘢痕内不同区域及不同时期间瘢痕微血管密度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0 .01 )。结论 :增生性瘢痕内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萎缩性瘢痕的微血管密度 ;瘢痕早期微血管密度高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减少 ;瘢痕交界处为较幼稚瘢痕 ,血管最为丰富 ,能代表整个瘢痕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可把此区作为研究瘢痕发生、发展与转归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5+62 +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硷性磷酸酶组化法在研究疤痕微血管构筑的应用 [J].
汤少明 ;
梁杰 ;
颜大胜 ;
郝新光 .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1, (03) :9-11+60
[2]   微循环形态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及其评价 [J].
戎广亚 ;
田牛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88, (04) :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