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南、塔河油田稠油油源对比

被引:74
作者
马安来
张水昌
张大江
金之钧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4] 长江大学
[5] 湖北荆州
[6] 北京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油源对比; 稠油; 钌离子催化氧化(RICO); 沥青质;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GC ,GC -MS ,GC -MS -MS、配比实验、沥青质钌离子催化氧化技术 ,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轮南、塔河稠油油源。轮南、塔河油田稠油中含有 2 5 降藿烷 ,但正构烷烃分布完整 ,色谱基线呈不同程度抬升 ,油藏经历了两期成藏过程。稠油具有三环萜烷含量高、C2 4四环萜烷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低、C2 8甾烷含量低、甲藻甾烷及三芳甲藻甾烷含量低、4 甲基 2 4 乙基胆甾烷及其芳构化甾烷含量低、2 4 降甾烷含量低的特点。油源对比表明轮南、塔河稠油来源中、上奥陶统烃源岩。配比实验表明 ,原油中若混入了 2 5 %寒武系生源的TD2井原油 ,混源油也会呈现寒武系生源的特点 ,表明寒武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并未大规模混入到轮南、塔河油藏中。轮南、塔河稠油沥青质钌离子氧化降解产物在一元酸及甾烷酸、4 甲基甾烷酸的分布与TD2井稠油明显不同 ,进一步证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可能为轮南、塔河稠油的主力源岩。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用沥青质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判识生物降解油的油源 [J].
徐冠军 ;
张大江 ;
王培荣 .
科学通报, 2003, (04) :400-404
[2]   生物降解原油研究的新方法 [J].
朱军 ;
李术元 ;
郭绍辉 .
燃料化学学报, 2003, (01) :1-5
[3]   分子化石在寒武—前寒武纪地层中的异常分布及其生物学意义 [J].
张水昌 ;
J.M.Moldowan ;
Maowen Li ;
边立曾 ;
张宝民 ;
王飞宇 ;
何忠华 ;
王大锐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299-304
[4]   塔里木盆地两套海相有效烃源层——Ⅰ.有机质性质、发育环境及控制因素 [J].
张水昌 ;
张保民 ;
王飞宇 ;
梁狄刚 ;
何忠华 ;
赵孟军 ;
边立曾 .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3) :39-46
[5]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源岩中两类生烃母质 [J].
王飞宇 ;
边立曾 ;
张水昌 ;
张宝民 ;
梁狄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2) :96-102
[6]   似球状沟鞭藻化石重新解释早、中寒武世甲藻甾烷的来源 [J].
边立曾 ;
张水昌 ;
张宝民 ;
茅绍智 ;
尹磊明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23) :2554-2558+2580
[7]   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油源层地球化学研究 [J].
张水昌 ;
王飞宇 ;
张保民 ;
梁狄刚 ;
赵孟军 .
石油学报, 2000, (06) :23-28+128
[8]   运移分馏作用:凝析油和蜡质油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J].
张水昌 .
科学通报, 2000, (06) :66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