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传导机制与应对策略——来自2007年ST公司的新证据

被引:2
作者
沈友娣 [1 ]
谢春恋 [2 ]
杨燕飞 [3 ]
李娜 [1 ]
机构
[1] 盐城工学院
[2] 江苏大学
[3] 州交通银行
关键词
上市公司; 信用风险; 机制; 纺织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81 [];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纺织业从业人员居制造业30个细分行业之首,大部分企业在近期的金融危机中损失严重,信用风险凸现。考虑到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被特别处理,是对其陷入信用风险,不能正常履行义务的警示,本文以ST公司为样本,选取同时期、同规模的非ST公司为对照样本,比较分析制造业和纺织业各类财务指标在信用风险传导中的敏感程度及其原因,揭示纺织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形成机理的特殊性,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研究发现,"次贷"风险蔓延,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引起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下降,流动资金不足,是纺织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公司固定资产投入不足,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导致盈利率下降、销售受阻,是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而出口退税率上调、信贷紧缩等政策的实施,则是信用风险加剧的政策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财务困境中的企业偿债意愿研究——来自2005-2006年度ST公司的新证据 [J].
沈友娣 ;
成桂芳 .
经济问题探索, 2008, (03) :95-99
[2]   企业信用行为的会计学分析 [J].
沈友娣 .
会计之友, 2008, (02) :16-17
[3]   我国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研究 [J].
李小燕 ;
钱建豪 .
中国软科学, 2005, (09) :120-125
[4]   基于Z值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研究 [J].
张玲 ;
曾维火 .
财经研究, 2004, (06)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