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不同施氮量的长期环境效应及区域氮调控模拟

被引:11
作者
王立刚
李虎
杨黎
翟振
邱建军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 环境效应; 氮淋溶; 环渤海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针对环渤海区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氮肥施用量过大,环境效应逐渐增大的实际情况,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下长期和区域环境效应,明确冬小麦/夏玉米的减氮潜力和区域。【方法】利用定位试验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氮素施用量15年的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逐渐增加,到两季作物施氮量达到240—300 kg N.hm-2以上时,作物产量增加能力有限,而氮淋溶损失量则逐渐加大,土壤中残留的无机氮素也逐渐增加。与当前区域氮肥施用量364×104t相比,区域氮肥总量减少30%和优化施肥两种调控方案下环渤海地区总氮素平衡的各个输出项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降低幅度最大的是氮淋溶,分别减少了67.23%和79.93%,极大地降低了氮素的环境风险。【结论】环渤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氮素的环境效应有随氮素施用量逐渐增加的态势,目前该种植模式具有减氮的潜力,区域减氮30%能够有效的减少环境效应,节氮潜力最明显的地区在山东东部、西南部和河北中部。
引用
收藏
页码:2932 / 294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基于DNDC模型的环渤海典型小流域农田氮素淋失潜力估算 [J].
李虎 ;
邱建军 ;
高春雨 ;
王立刚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13) :127-134
[2]   小麦-玉米轮作期间不同施肥处理氮素的淋溶形态及数量 [J].
高忠霞 ;
杨学云 ;
周建斌 ;
王祥 ;
王宏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8) :1624-1632
[3]  
Modeling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and Its Dynamics in Croplands of China[J]. Eric van Ranst.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05)
[4]   华北平原不同农田类型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J].
叶灵 ;
巨晓棠 ;
刘楠 ;
张丽娟 ;
袁丽金 ;
刘文菊 ;
刘树庆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2) :165-168+178
[5]   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J].
刘新宇 ;
巨晓棠 ;
张丽娟 ;
李鑫 ;
袁丽金 ;
刘楠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2) :296-303
[6]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素循环与平衡 [J].
赵荣芳 ;
陈新平 ;
张福锁 .
土壤学报, 2009, 46 (04) :684-697
[7]   小麦氮磷肥长期配施对土壤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J].
薛晓辉 ;
郝明德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3) :918-925
[8]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硝态氮的适宜含量 [J].
崔振岭 ;
陈新平 ;
张福锁 ;
徐久飞 ;
石立委 ;
李俊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0) :2227-2232
[9]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氮素环境承受力分析 [J].
钟茜 ;
巨晓棠 ;
张福锁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3) :285-293
[10]   长期施肥条件下华北平原农田硝态氮淋失风险的研究 [J].
张云贵 ;
刘宏斌 ;
李志宏 ;
林葆 ;
张夫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6) :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