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9 条
藏南古近纪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沉积响应
被引:15
作者:
李国彪
万晓樵
丁林
刘文灿
高莲凤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来源:
关键词:
藏南;
前陆盆地;
沉积响应;
古近纪;
层序地层;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3.013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藏南地区从三叠纪至古近纪经历了从洋盆 (喜马拉雅特提斯 )的形成、扩张、衰减、关闭 ,直至转换成前陆盆地的过程。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T—K) ,在印度陆块北缘形成了从碎屑岩陆架到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序列。从古近纪初开始 ,西藏特提斯关闭 ,形成周缘前陆盆地体系 (由褶冲带、前渊带、前隆带和隆后盆地等单元构成 )。随着褶冲带的上叠式逆冲 ,形成前渊盆地。当前陆推覆体进一步向印度克拉通推进时 ,前陆隆起亦随之逐渐向克拉通方向迁移。该带表现出一个海平面相对上升的过程 ,形成碳酸盐缓坡。随着前陆推覆体进一步逆冲 ,前陆隆起继续隆升并最终露出水面 ,导致其后的隆后盆地转变为半局限环境。始新世晚期 ,前陆盆地回返 ,海水从东向西逐渐退出西藏地区。生物相和沉积相是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的物质表现 ,在藏南古近纪沉积中可识别出 13种生物相和 14类沉积相。藏南古近系的超层序 ,是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背景下形成的 ,其沉积环境是一个构造活动极为强烈的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在剖面上具明显的不对称性 ,靠近褶皱山系一侧为陡坡地形 ,靠近地台一侧为缓坡。每个大型的三级层序都是非对称的 ,以发育具有独特的岩性和古生物特征的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为标志。藏南前陆盆地的演化符合通行
引用
收藏
页码:455 / 464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