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秦岭造山带发展演化阶段的新认识
被引:15
作者
:
杨志华,苏生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地质学院
杨志华,苏生瑞
机构
:
[1]
西安地质学院
来源
:
地质力学学报
|
1995年
/ 03期
关键词
:
古秦岭造山带,中秦岭造山带,新秦岭造山带;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42.2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发展演化与全球联合古陆的形成与裂解十分相似。显生宙以来,古中国板块裂解为华北、扬子古板块,秦岭有限洋盆的时期为中晚奥陶世。而聚合拼贴形成的中国板块和中秦岭造山带与联合古陆的形成时期同为石炭、二叠纪。中生代以来新形成的秦岭造山带、华北和扬子地块是与全球联合古陆的解体相同,是裂解的结果。中生代时期秦岭─大别的花岗岩是裂解而不是碰撞俯冲的产物,含柯石英、金刚石的榴辉岩和超基性岩是深部岩片沿造山带走向从深处向表层抽拉-逆冲时带至地表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抽拉-逆冲岩片构造——秦岭造山带的新模式
[J].
杨志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地质学院
杨志华
;
王北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地质学院
王北颖
.
地球科学,
1993,
(05)
:565
-575+671
[2]
秦岭的大地构造演化
[J].
王清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清晨
;
孙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孙枢
;
李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继亮
;
周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周达
;
许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靖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国伟
.
地质科学,
1989,
(02)
:129
-142
[3]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王鸿祯
;
徐成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徐成彦
;
周正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周正国
.
地质学报,
1982,
(03)
:270
-280
[4]
边缘转换盆地的构造岩相与成矿.[M].杨志华等著;.科学出版社.1991,
←
1
→
共 4 条
[1]
抽拉-逆冲岩片构造——秦岭造山带的新模式
[J].
杨志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地质学院
杨志华
;
王北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地质学院
王北颖
.
地球科学,
1993,
(05)
:565
-575+671
[2]
秦岭的大地构造演化
[J].
王清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清晨
;
孙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孙枢
;
李继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李继亮
;
周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周达
;
许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靖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国伟
.
地质科学,
1989,
(02)
:129
-142
[3]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王鸿祯
;
徐成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徐成彦
;
周正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周正国
.
地质学报,
1982,
(03)
:270
-280
[4]
边缘转换盆地的构造岩相与成矿.[M].杨志华等著;.科学出版社.199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