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法律领域的真相

被引:4
作者
苏珊哈克 [1 ,2 ,3 ]
刘静坤 [4 ]
丁丽玮 [5 ]
机构
[1] 牛津大学
[2] 剑桥大学
[3] 美国迈阿密大学人文学和科学学院
[4]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
[5]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真相; 科学; 法律; 证据规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审判过程并非仅仅是为了"查明真相"。自从美国的法律系统开始使用科学证人以来,法律领域就面临着混乱的局面。自从Frye规则到Daubert标准再到Kumho Tire标准,乃至发展为修改后的《联邦证据规则》702条,尽管法律系统经历了上述诸多努力,人们仍然不会相信法律系统能够从科学信息中获得预期的收益。科学主张和理论或真或假,它们的真或假是一个客观的问题。法律裁决可以断定法律真理为真,也可以断定"所谓的科学真理"为真。只有科学命题所描述的自然界现象和事件的性质——而非有关证据可靠性的法律裁决,也非法庭上的论证和交叉询问——能够证明真的科学命题为真,证明假的科学命题为假。
引用
收藏
页码:607 / 62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An epistemologist among the epidemiologists [J].
Haack, S .
EPIDEMIOLOGY, 2004, 15 (05) :521-522
[2]  
LostCompensation.com,De-Daubertizing Economic Damages Evidence .2 http://www.lostcompensation.com/newsletters/v3i12006.html . 2007
[3]  
supra note 15 .2 Robert W Crandall,Leonard Waverman. .
[4]  
APP[P]. BEN SMITH.澳大利亚专利:AU2011101259A4,2011-11-10
[5]  
What’s Wrong with Litigation-Driven Science?An Essay in Legal Epistemology .2 Susan Ha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