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寒武世马哈螺类的骨骼化特征、分类和演化意义

被引:15
作者
冯伟民
孙卫国
钱逸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单板纲; 马哈螺类; 骨骼化特征; 早寒武世; 梅树村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81 [古无脊椎动物];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马哈螺类 (maikhanellids)是已知最古老的单板类 ,以往缺乏系统研究 ,并在分类上争议较大。文中以滇东早寒武世梅树村阶微小骨骼化石的丰富材料为依据 ,详细阐述该类群的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 ,探讨其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研究表明 ,马哈螺类由 6个属组成 ,包括Maikhanella ,Ramenta ,Ramentoidesgen .nov .,Mediatagen .nov .,Yunnanopleura和Purella。各属之间壳形变化较大 ,但裸露的壳顶和普遍发育的鳞片状或条状突起表明它们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 ,并显示两个演化方向 ,即MaikhanellaRamentoidesgen .nov .Ramenta和MaikhanellaMediatagen .nov .Yunnanopleura Purella。马哈螺类分布于梅树村期早、中期 ,Maikhanella是最原始的马哈螺 ,最先出现在梅树村阶小歪头山段 ,也是中谊村段下磷矿层唯一的马哈螺 ,而在该段上磷矿层马哈螺类发生了明显的属种分异。在大海段所有的马哈螺类突然消失。马哈螺类的壳体曾被描述为“骨针状的外骨骼”、“骨片状外骨骼”和“包裹在中间基质中的骨针”。但当前研究表明 ,以Maikhanellapristinis和Ramentacamb rina为代表的马哈螺类的内壳层具有早期单板类中较常见的水平交错纤状结构 ,指示了马哈螺类具有致密成层的壳壁。文中新建 2亚科、2属和 5种 ,即Maikhanellinaesub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1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再论滇东前寒武系与寒武系界线剖面 [J].
钱逸,何廷贵,蒋志文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6, (03) :225-240+321
[2]   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深入研究 [J].
罗惠麟 ;
蒋志文 ;
武希彻 ;
欧阳麟 ;
宋学良 ;
薛啸峰 .
地质学报, 1991, (04) :367-375
[3]   梅树村阶及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全球生物地层对比 [J].
罗惠麟 ;
蒋志文 ;
武希初 ;
宋学良 ;
欧阳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0, (03) :313-318
[4]   云南晋宁梅树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再研究 [J].
钱逸 ;
余汶 ;
刘第镛 ;
王宗哲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4, (15) :928-931
[5]   川滇地区震旦系—寒武系界线 [J].
罗惠麟 ;
蒋志文 ;
何廷贵 .
地质科学, 1982, (02) :215-219
[6]   云南梅树村剖面梅树村阶单板类、腹足类动物群 [J].
蒋志文 .
地质学报, 1980, (02) :112-123+168
[7]   我国南方的古老动物群及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J].
忠华 .
地质科学, 1977, (02) :118-128+183
[8]  
生物矿物学[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戴永定等著, 1994
[9]  
中国云南晋宁梅树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M].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等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