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权流转、生产契约创新与三峡库区农民增收——“瀼渡模式”的理论启示与持续推进

被引:4
作者
杨勇 [1 ]
郝敏 [2 ]
熊建立 [1 ]
机构
[1]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2]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三峡库区; 农(移)民增收;
D O I
10.16537/j.cnki.jynufe.2011.03.02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在不利的地理环境与脆弱的生态双重制约下,为实现三峡库区的移(农)民致富的各种模式中,位于库区腹地的万州区首创的"瀼渡模式"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例子。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式吸取中国土地经济史的精华,在维持地权稳定和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特殊自然资源环境优化农地配置,积极探索基于地权流转制度创新的农业生产契约的再创造。制度创新成功塑造了产业和农(移)民城乡分流两个自然筛选机制,从而实现了"高效农业"的进入和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地权交易与生产要素组合:1650—1950 [J].
龙登高 .
经济研究, 2009, 44 (02) :146-156
[2]   农地制度、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不平等 [J].
许庆 ;
田士超 ;
徐志刚 ;
邵挺 .
经济研究, 2008, (02) :83-92+105
[3]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J].
姚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54-65+206
[4]   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J].
姚洋 .
中国农村观察, 1998, (06) :3-12
[5]   THE DETERMINANTS OF FARM INVESTMENT AND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IN POSTREFORM CHINA [J].
FEDER, G ;
LAU, LJ ;
LIN, JY ;
LUO, XP .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1992, 41 (01) :1-26
[6]  
Utilitarianism and Beyond. T M Scanl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