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重新分析和汉语语义语法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徐通锵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
关键词
重新分析; 字; 字组; 生成; 时空交集; 语汇语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3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语法是理据载体组合为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构造规则。对规则的研究不应满足于描写,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生成。生成的方式会因语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就汉语来说,这种变化的基本规律就是昨日的结构单位转化为今日的理据载体,并由此引发基本结构单位构造规则的转型,因而需要进行重新分析,建设新的语言理论。《说文解字》的“以形释义”是汉语因结构单位生成方式的变化而对字的结构规则进行的第一次重新分析,重共时的描写;清儒的“因声求义”是对这一分析的深化,重历时的生成。表达一个概念的字组的大量产生使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的生成方式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型,特点是从空间的“面”转向时间的“线”,从“形”转向“序”,而字就是这一转化的枢纽,因为它是结构单位的空间生成的终点,而时间的“序”的生成则以此为起点,这一空间终点与时间起点的交集使字成为汉语的不可动摇的基本结构单位。生成方式的这种变化使汉语研究的重心从语汇字法转向语汇句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字本位与汉语研究.[M].潘文国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现代语言学词典.[M].(英)戴维·克里斯特尔(DavidCrystal)编;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2000,
[3]  
论文字学.[M].(法)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著;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4]  
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M].杨树达著;.中华书局.1983,
[5]   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 [J].
徐通锵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1) :45-53
[6]   音本位与字本位──在汉语中理解汉语 [J].
郜元宝 .
当代作家评论, 2002, (02) :5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