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与避洪、耐涝高效农业建设

被引:33
作者
王克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长沙410125
关键词
湿地; 洪涝; 洞庭湖; 生态工程; 资源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地处长江中游的洞庭湖是一个承纳湘、资、沉、澄四水和吞吐长江的洪道型湖泊,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碟形盆地圈带状景观结构控制下,形成了以敞水带、季节性淹没带、渍水低地为主的我国最大的湖泊地区湿地景观,湿地总面积87.70万hm2。由于湖区发展过程中没有协调好人地、人湖关系,中上游干支流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泥沙淤积与过度围湖垦殖、高水位地段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不合理等人为因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调蓄能力下降,洪水位抬升、外洪内涝交织,灾害频率上升、资源过度利用与闲置并存等问题。为了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必须强化湿地整体管理,适度退田还湖还蓄(洪区),调整农业布局与种植制度,建设复合高效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适应洪涝灾害发生规律的避洪、耐渍型生态设计,建立适应浅水水体、湖洲和低湖渍害田的复合高效生态工程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