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7
作者
邵宗鸿
郑以州
张益枝
陈桂彬
李莉
孙娟
储榆林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2]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天津
[3] 天津
[4] 天津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骨髓造血祖细胞; 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56 [贫血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IST前所有SAA患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IST后1年,29例有效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其临床疗效相关;12例mBFU-E及10例CFU-GM水平恢复正常,其中8例患者mBFU-E及CFU-GM水平同时恢复正常。这表明SAA确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造血功能衰竭与异常免疫关系密切,若去除这种异常,造血功能可获得部分甚至完全重建。
引用
收藏
页码:405 / 4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病理机制 [J].
夏长青 .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6, (11) :51-53
[2]   ALG、CsA并用GM-CSF、Epo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初步观察 [J].
邵宗鸿 ;
储榆林 ;
张益枝 ;
陈桂彬 ;
钱林生 ;
杨天楹 ;
杨崇礼 ;
郝玉书 .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6, (04) :9-11
[3]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之南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