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递增、技术进步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

被引:10
作者
粟娟 [1 ,2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2] 吉首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旅游经济增长模式; 全要素生产率; 西部民族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2 ;
摘要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技术进步贡献率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用OSL估计方法建立了样本区域旅游就业线性模型和索洛余值增长模型,研究发现:已有研究中基于经济规模不变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前提假设与现实严重不符。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弹性和为2.03,呈规模报酬递增,且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贡献差异明显,资本投入要素贡献度高达182%,劳动投入32%,平均广义技术进步贡献率极低仅为-11%,是典型的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最后为持续发展西部旅游经济,提出加强技术引进、制度创新及继续大量资本投入的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 [J].
陶卓民 ;
薛献伟 ;
管晶晶 .
地理学报, 2010, 65 (08) :1004-1012
[2]   中国旅游业效率评价与投入改进分析 [J].
周云波 ;
武鹏 ;
刘玉海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32 (05) :27-33
[3]   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 [J].
左冰 ;
保继刚 .
地理学报, 2008, (04) :417-427
[4]   对旅游就业弹性测量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唐代剑 ;
李莉 .
旅游科学, 2005, (02) :10-13+23
[5]   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 [J].
肖红叶 ;
郝枫 .
财贸经济, 2005, (03) :55-62+97
[6]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7]   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 [J].
龚六堂 ;
谢丹阳 .
经济研究, 2004, (01) :45-53
[8]   改革时期中国总投资决定因素的分析 [J].
宋海岩 ;
刘淄楠 ;
蒋萍 ;
吴桂英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1) :44-56
[9]   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 [J].
黄勇峰 ;
任若恩 ;
刘晓生 .
经济学(季刊), 2002, (01) :377-396
[10]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 [J].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1999, (05) :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