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制度融资方式转轨的理论思辨

被引:9
作者
龙朝阳 [1 ]
申曙光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融资方式; 现收现付; 基金积累; 可持续性;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3.02.014
中图分类号
F842.6 [各种类型保险];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020204 ;
摘要
养老金制度向基金制模式转轨能否改善制度收益率?能否提升制度自身的可持续性?这两个关键问题厘清与否关乎养老金改革的成败。纳入运营风险、转轨成本与管理费用考量,基金制模式不具备收益率与可持续性的优越性。就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而言,面对规模巨大的"空账"与无法做实的"实账"的严峻现实,在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方针的基础上,实行"分阶段做实"更可取,现阶段建立缴费确定型的现收现付制不失为一项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基金积累制抑或名义账户制 [J].
龙朝阳 ;
申曙光 .
学术月刊, 2011, 43 (06) :86-93
[2]   社会保障私有化:智利经验 [J].
彼得·戴蒙德 ;
张占力 .
拉丁美洲研究, 2010, 32 (06) :64-71
[3]   重新思考中国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兼论国际经验的相关性 [J].
蔡昉 .
经济学动态, 2008, (07) :3-7
[4]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J].
袁志刚 .
经济研究, 2001, (05) :13-19
[5]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Two demographic dividends[J] . Andrew Mason,Tomoko Kinugasa.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 2008 (5)
[6]  
The Economics of Pensions[J] . Nicholas Barr,Peter Diamond.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 . 2006
[7]  
Intergenerational risk sharing and social security in an economy with land[J] . Wolfram F. Richter.Journal of Economics . 1993 (1)
[8]   WHY DOESNT CAPITAL FLOW FROM RICH TO POOR COUNTRIES [J].
LUCAS, RE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0, 80 (02)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