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缩病综合防治研究

被引:1
作者
陈声祥
阮义理
金登迪
陈光堉
林瑞芬
高东明
机构
[1] 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
关键词
双季晚稻; 带毒率; 水稻矮缩病; 本田; 介体昆虫; 黑尾叶蝉; 秧苗; 秧田期; 虫量; 常规品种; 防病效果; 防治研究;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80.02.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防治双季晚稻矮缩病,采用连片种植,改进耕作栽培方法,选用抗(耐)病品种等农业技术措施,再在本田初期及时治虫1—3次,能达到80%以上的防病效果。不用农业防治,单在本田初期及时治虫1—3次防治效果为59.6%。但对小面积晚稻,在本田初期于介体昆虫迁飞高峰期及时治虫2—4次,防病效果也能达到80%以上。欲使晚稻后期的株发病率分别控制在1%、3%和5%以下,其本田初期防病治虫的指标是:当介体昆虫的带毒率为2.5%时,分别为每百株苗虫量4、12和22头;而当介体昆虫的带毒率为5%时,分别为每百株苗虫量2、6和10头。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