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缓冲带对氮磷的截留转化及其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40
作者
汤家喜 [1 ,2 ]
孙丽娜 [2 ]
孙铁珩 [2 ]
张鸿龄 [2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2] 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 氮; 磷; 截留转化; 生态恢复;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2.08.024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河岸缓冲带是河岸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起到有效的截留转化作用。对河岸缓冲带的定义、生态结构特性和功能,河岸缓冲带对氮和磷的截留转化作用以及河岸缓冲带的生态修复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结果表明:草地和森林类型河岸缓冲带均能有效地控制氮和磷向水体中迁移;河岸缓冲带的宽度、水文特征、土壤性质、季节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等是影响其截留效率的因素;加强退化河岸缓冲带的恢复重建工程,可以保证河岸生态系统的健康。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应进行长期的大尺度的野外实践研究,并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建立合理的河岸缓冲带健康指标,为退化河岸缓冲带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4 / 15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山西沁河源头河岸带生态评价及重建补偿研究.[D].王劲修.北京林业大学.2011, 12
[2]  
入库河道近自然生态修复实验研究.[D].刘义涛.东北师范大学.2009, 11
[3]  
深圳市饮用水源地河道生态修复实验.[D].闫德千.东北师范大学.2007, 04
[4]  
不同宽度森林河岸带对土壤氮素截留转化效率影响.[D].韩壮行.东北林业大学.2007, 02
[5]   Efficiency and dimensioning of riparian buffer zones in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J].
Mander, U ;
Kuusemets, V ;
Lohmus, K ;
Mauring, T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997, 8 (04) :299-324
[6]  
Nitrate transformation and water movement in a wetland area.[J].Walter Brüsch;Bertel Nilsson.Hydrobiologia.1993, 1
[7]  
Nitrate depletion in the riparian zone and stream channel of a small headwater catchment.[J].A. Bryce Cooper.Hydrobiologia.1990, 1
[8]   河岸植被缓冲带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郭二辉 ;
孙然好 ;
陈利顶 .
生态学杂志, 2011, 30 (08) :1830-1837
[9]   国外缓冲带护岸技术研究进展 [J].
王金潮 ;
刘劲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6) :145-147+152
[10]   不同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J].
唐浩 ;
黄沈发 ;
王敏 ;
周海英 ;
陈洪健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32 (02)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