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犯罪的理论与立法问题初探

被引:49
作者
王肃之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犯罪; 主体难题; 罪过难题; 行为难题; 理论立场; 立法展望;
D O I
10.19525/j.issn1008-407x.2018.04.008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人工智能的发展预警了可能的社会风险,人工智能犯罪更是为刑法理论和立法提出了新的命题。在理论层面,人工智能犯罪面临主体层面、罪过层面和行为层面的难题,目前应基于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理论路径予以回应,并为人工智能的法律拟制预留必要的空间。在立法层面,应在注重立法前瞻性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人工智能犯罪规范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人工智能时代.[M].卡普兰.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2]  
刑法学.[M].高铭暄;马克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  
刑法学.[M].张明楷.法律出版社.2016,
[4]  
物联网概论.[M].鄂旭.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  
高级人工智能.[M].丁世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
[6]  
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M].桂亚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7]  
外国刑法的基础理论与研究动向.[M].陈家林; 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8]  
计算机导论.[M].郭卫斌; 杨建国; 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9]  
刑法因果新论.[M].侯国云;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10]  
人工智能.[M].刘凤岐; 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