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

被引:108
作者
袁丰 [1 ,2 ]
魏也华 [3 ]
陈雯 [1 ]
金志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犹他大学地理系及公共与国际事务研究院
关键词
区位选择; 空间集聚; 点模式; 泊松回归模型; 苏州市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626 [电信企业组织和经营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高科技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区域竞争的关键,但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空间极不平衡,空间要素显著影响高科技企业区位选择及空间集聚。针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省等大尺度单元,本文引入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探讨了1996-2006年间苏州市区不同空间尺度上信息通讯企业的时空集聚特征。研究发现:在06km的尺度上,信息通讯企业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并随着尺度的增加呈现出倒"U"型集聚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空间集聚的"热点地区"逐渐从老城区向外围推移,但是集聚峰区依然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及其外围的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同时,新企业的选址与原有企业的分布特征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运用计数模型的计量结果也表明企业集聚特征对新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同时起作用的还有地方政府政策影响下的开发区建设、城市内外交通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 [J].
吕卫国 ;
陈雯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142-152
[2]   区位通达性与在京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 [J].
张华 ;
贺灿飞 .
地理研究, 2007, (05) :984-994
[3]   基于距离的北京制造业空间集聚 [J].
刘春霞 ;
朱青 ;
李月臣 .
地理学报, 2006, (12) :1247-1258
[4]   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络的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 [J].
吴威 ;
曹有挥 ;
曹卫东 ;
徐建 ;
王玥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65-1074
[5]   外商投资与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形成演化研究 [J].
罗若愚 .
经济地理, 2006, (02) :261-264
[6]   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区位因子分析 [J].
王铮 ;
毛可晶 ;
刘筱 ;
赵晶媛 ;
谢书玲 .
地理学报, 2005, (04) :567-576
[7]   跨界生产网络的组织治理模式——以苏州地区信息电子业台商为例 [J].
杨友仁 ;
夏铸九 .
地理研究, 2005, (02) :253-264
[8]   北京市外资制造企业的区位分析 [J].
贺灿飞 ;
梁进社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5, (01) :122-130
[9]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分析 [J].
覃成林 .
人文地理, 2003, (05) :38-41+74
[10]   上海城市内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 [J].
宋秀坤 ;
王铮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1, (04)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