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预处理方式与微滤联用处理城市污水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1
作者
杨阳
蒋文举
王娟
卢然
机构
[1]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
关键词
微滤; 活性炭; 混凝; 二沉池出水;
D O I
10.19733/j.cnki.1672-9900.2008.01.007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采用微滤法处理模拟二沉池出水,以期达到城市污水回用的目的。进水采用人工配水,主要考察微滤膜对模拟二沉池出水中CODMn,氨氮(NH3-N)及UV254的去除效果,以及预处理方式对微滤膜处理工艺的影响。实验主要采用了两种预处理方式,即颗粒活性炭(GAC)吸附及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实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微滤膜效果不明显,高锰酸钾指数的去除率仅为32.5%,氨氮去除率约为5%,且膜污染严重,通量下降很快。活性炭—微滤组合工艺对污水的CODM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达到88%;而混凝—微滤工艺对UV254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达到87%;混凝—微滤及活性炭-微滤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均不高。组合工艺比起单独使用微滤膜流量下降缓慢,混凝—微滤工艺在4.5h内,流量没有下降,污染情况明显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水回用中平板膜的污染机理分析 [J].
刘美 ;
王湛 ;
周翀 ;
王婷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6, (08) :124-132
[2]   影响膜生物反应器膜过滤过程的因素 [J].
杨元晖 .
机电设备, 2003, (03) :35-37
[3]   膜-生物反应器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比较 [J].
刘锐 ;
黄霞 ;
刘若鹏 ;
钱易 .
环境科学, 2001, (03) :20-24
[4]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 李春杰,顾国维.污染防治技术. 1999(01)
[5]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J]. 李春杰,顾国维.污染防治技术. 1999 (01)
[6]   超滤法处理宾馆洗浴废水及超滤装置化的研制开发附视频 [J].
刘静玮 ;
王宝清 .
膜科学与技术, 1998, (05) :37-39
[7]  
Controlling fouling in membrane bioreactors operated with a variable throughput[J] . H.C. Chua,T.C. Arnot,J.A. Howell.Desalination . 2002 (1)
[8]  
Coupling flocculation with micro-ultrafiltration for waste 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J] . D. Abdessemed,A. Adin,R. Ben Aim.Desalination . 1998 (1)
[9]  
Biological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BPAC) microfiltration for wastewater reclamation and reuse[J] . Gyu Tae Seo,Yutaka Suzuki,Shinichiro Ohgaki.Desalination . 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