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盆地孔西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5
作者
张俊
杨攀新
潘懋
漆家福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系
[2]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平衡剖面; 孔西构造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 [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古构造演化 ,并结合区域构造分析 ,可将孔西构造带的发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构造变形阶段 :晚三叠世末期为挤压褶皱变形期 ;晚三叠世沉积后至侏罗系沉积前为逆冲构造变形期 ;早—中侏罗世为逆冲构造“轻度”渐进变形期。晚侏罗世以后 ,区域构造作用发生反转。随着晚侏罗—早白垩世、早第三纪裂陷盆地的发育 ,孔西构造带作为潜山构造被掩埋。裂陷盆地时期的伸展构造对孔西构造带前第三系的逆冲构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造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燕山地区平衡地质剖面研究 [J].
杨农 ;
陈正乐 ;
许顺山 .
地质力学学报, 1996, (04) :57-62
[2]   黄骅盆地孔店凸起的形成与演化 [J].
漆家福,陆克政,张一伟,杨桥,刘国臣,李建忠 .
石油学报, 1994, (S1) :27-33
[3]   关于沧东断裂性质的分析 [J].
吴涛 ;
李志文 .
石油学报, 1994, (03) :19-25
[4]   平衡剖面的正演模拟方法 [J].
肖安成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4, (01) :1-7
[5]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M]. 地质出版社 , 杨森楠,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