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近30年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25
作者:
张存厚
[1
,2
]
王明玖
[1
]
李兴华
[2
]
郭瑞清
[2
]
张立伟
[3
]
机构:
[1] 不详
[2]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3] 不详
[4] 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5] 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
[6]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干燥度;
气候变化;
干旱;
时空分布;
内蒙古;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1.08.019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内蒙古115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采用改进的Selianinov干燥度计算公式,研究了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干燥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带性分布规律,即从西向东随经度增加干燥度逐渐变小,气候变得湿润。从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30年来内蒙古地区气候变化大致分为两种类型:1)干湿交替型,位于西部的典型荒漠区和东北部的大兴安岭森林区。2)持续变干型,内蒙古中东北地区的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30年来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使得半湿润区面积缩小,半干旱区面积增加。从年际变化的时间分布来看,70年代,年平均干燥度呈现波动式下降,气候变化趋于湿润化;80年代,气候经历了先干后湿又干的变化过程,干燥度波动较大;90年代,气候经历了先湿润后急剧变干的变化过程,其中1995~2000年干燥度增幅为30年最快的时段。在六大生态类型分区中,典型荒漠区干燥度变化最为剧烈,且对内蒙古全区干燥度的贡献率最大,大兴安岭林区和草甸草原区的干燥度变化最小。从气候干湿状况的年代际变化可以看出,80年代是内蒙古全区气候干旱比较严重的年代。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5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