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合作中联盟概念的理论辨析

被引:20
作者
孙德刚 [1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关键词
联盟; 集体安全; 准联盟; 联合; 安全合作;
D O I
10.13549/j.cnki.cn11-3959/d.2010.05.007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安全合作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国际安全合作的重要载体,联盟的内涵与外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界对联盟概念的探讨大致可分为传统现实主义时期、新现实主义时期、以及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三足鼎立的后冷战时期。联盟定义在语义上的差异主要源于研究者个体知识背景的差异、各种联盟条款内容的差异和联盟判定标准的差异。通过与准联盟、集体安全和合作安全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尽管联盟的概念在表述上千差万别,但狭义的联盟概念比较明晰,能够为学界所普遍接受,即它是一类正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并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一,针对外部威胁;二,签订正式盟约;三,以安全合作为目的;四,以国家为主体;五,具有相对稳定性。联盟是衡量一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对联盟概念的严格界定和对联盟性质的深入考察有助于科学地判断各国的实力大小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的位置。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80 +80-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多元平衡与“准联盟”理论研究[M]. 时事出版社 , 孙德刚, 2007
  • [2] 国际战略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李景治, 2003
  • [3]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1989
  • [4] Why alliances endure or collapse[J] . Stephen M. Walt.Survival . 1997 (1)
  • [5] An Empirical Typology of International Military Alliances[J] . Bruce M. Russett.Midw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 1971 (2)
  • [6] The Troubled Partnership .2 Henry A. Kissinger. . 1982
  • [7] Alliance Politics .2 Glenn H.Snyder.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