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可靠性研究

被引:15
作者
刘军 [1 ]
王海亮 [1 ]
刘丽丹 [2 ]
刘占川 [1 ]
杜志君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2]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关键词
CTA; DSA; 颈动脉狭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方面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对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行CTA和DSA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当颈动脉狭窄率在95%以下时CTA与DSA所测量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当狭窄率超过95%以上时CTA会夸大狭窄程度。结论(1)CTA具有微创,安全,费用低,准确等优点。(2)CTA具有高敏感度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疾病的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价和随访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47 / 348+385 +38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颈动脉狭窄的DSA诊断 [J].
戚跃勇 ;
邹利光 ;
王文献 ;
孙清荣 ;
戴书华 .
现代医学, 2005, (01) :18-20
[2]   多排螺旋CT3D血管成像(CTA)临床应用 [J].
俞同福 ;
王德杭 ;
冯阳 ;
张廉良 .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3, (08) :747-750
[3]   CTA和DSA应用于脑血管病变的比较 [J].
裘敏剑 ;
周晓峻 ;
章士正 ;
郑伟良 .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2, (02) :95-97
[4]   血管内支架在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疾病中的应用 [J].
李慎茂 ;
董宗俊 ;
武剑 ;
朱凤水 ;
董岩 ;
李坤成 ;
华扬 ;
王拥军 .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 (12) :24-26
[5]   颅外颈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意义(附45例报告) [J].
黄明迁 ;
黄勇 ;
王仪生 .
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9, (06) :30-33
[6]   积极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J].
周定标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9, (0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