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我国农地平分机制形成机理及其负面效应分析
被引: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新光
机构
:
[1]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来源
:
红旗文稿
|
2004年
/ 03期
关键词
:
平分机制;
土地财产权;
耕地面积;
农地集体所有制;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三级所有;
农民;
劳动者;
农地细碎化;
农地所有权;
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变动;
人民公社体制;
农地制度;
土地制度;
负面效应;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
1204 ;
120405 ;
摘要
:
<正> 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土改、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大包干及第二轮的土地延包等三次全国性的重大变革,分析历次变革的实质,可以说都是由农民平均占有或平均使用土地。这种农地平分机制以传统的村落为单元,由农户直接占有或使用土地,刺激了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激化,造成农地细碎化经营,导致土地报酬递减和边际效益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