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判断与推进策略

被引:3
作者
朱丽萌 [1 ]
麦思超 [2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
[2] 江西财经大学生态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度; 区域经济差异; 长江经济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对长江经济带新世纪以来不同时空演变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判断。研究表明,新世纪以来我国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后续攀升动力不足;区内四大板块经济协调程度趋同特征明显,且西部地区后来居上;区内省市之间经济协调程度差距不断缩小,但沿海内陆层次依然分明。为此,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行路径,即优化资源流动配置,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缩小区际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发挥落后地区后发优势,努力实现弯道赶超等三条路径与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地区市场整合测度——基于湘鄂赣皖四省面板数据的分析 [J].
李雪松 ;
孙博文 .
江西社会科学, 2014, 34 (03) :34-40
[2]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 [J].
李雪松 ;
孙博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 (08) :996-1003
[3]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 [J].
覃成林 ;
郑云峰 ;
张华 .
经济地理, 2013, 33 (01) :9-14
[4]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 [J].
刘英基 .
理论月刊, 2012, (03) :126-129
[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 [J].
周立群 ;
夏良科 .
江海学刊, 2010, (04) :81-87
[6]   市场化的创新测度方法——兼对2000~2005年中国市场化区域发展特征探析 [J].
阎大颖 .
财经研究, 2007, (08) :41-50
[7]   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马广琳 ;
刘俊昌 .
经济问题探索, 2005, (05) :25-27
[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 [J].
孟庆民 .
开发研究, 2001, (02) :47-49
[9]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廖重斌 .
热带地理, 1999, (02) :76-82
[1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 彭荣胜.河南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