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多毛类的数量变化及环境影响

被引:22
作者
蔡立哲
厉红梅
林鹏
刘俊杰
机构
[1] 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海洋环境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海洋环境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厦门大学生物学系!福建厦门,厦门大学生物学系!福建厦门
关键词
多毛类; 数量变化; 泥滩; 深圳河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9.192 [多毛纲]; P714.5 [];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070703 ;
摘要
1996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深圳河口潮间带泥滩获得多毛类 2 5种 ,隶属 15科 2 3属 .多毛类优势种为羽须鳃沙蚕 ( Dendronereis pinnaticirrus)、腺带刺沙蚕 ( N eanthes glandicincta)、尖刺缨虫( Potamilla acuminata)、独毛虫 ( Tharyx sp.)、寡鳃齿吻沙蚕 ( N ephtys oligobranchia)和小头虫( Capitella capitata) .A断面多毛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为每年 4月 (春季 )最高 ,10月 (秋季 )最低 ,RB断面的多毛类从 1996年 7月起 ,以及 ET断面的多毛类从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4月 ,均处于低密度和低生物量状态 .根据不同时间内多毛类优势种、密度和生物量的比较 ,判断了多毛类栖息环境受扰动状况 .A和 ET断面 1997年 10月至 1998年 10月、RB断面 1996年 7月至 1998年 10月均受到污染扰动
引用
收藏
页码:741 / 7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深圳河口泥滩3种大型多毛类的数量动态及其环境分析 [J].
蔡立哲 ;
林鹏 ;
刘俊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3) :110-116
[2]   深圳河口泥滩多毛类动物的生态研究 [J].
蔡立哲 ;
林鹏 ;
佘书生 .
海洋环境科学, 1998, (01) :42-48
[3]   排放生活污水对红树林底栖动物群落季节变化的影响 [J].
余日清 ;
陈桂珠 ;
章金鸿 ;
黄玉山 .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06) :18-21
[4]   利用底栖生物监测与评价海洋环境质量 [J].
何明海 .
海洋环境科学, 1989, (04) :49-54
[5]   小头虫作为有机质污染指示生物的调查研究 [J].
孙道元 ;
陈木 .
环境科学, 1978, (01) :17-19
[6]  
中国红树林研究与管理[M]. 科学出版社 , 范航清,梁士楚主编, 1995
[7]  
Effects of Copper Contamination on Recolonisation of Subtidal Marine Soft Sediments – an Experimental Field Study[J] . Frode Olsgard.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 1999 (6)
[8]  
The benthic invertebrate community of the intertidal mudflat at the Mai Po Marshes Nature Reserv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resources for migratory shorebirds. McChesney S. . 1997